新華網太原11月19日電(記者李紫薇)一節一節地仔細觸診病人的脊椎後,介曉東詢問,“你的右小腹以前會偶爾性地痛一下”,並用食指按着她後背的一個點説“你彎腰洗頭時這裏會疼”,理療牀上的病人迴應説,“醫生説準了,我就是這麼個難受法!”這是介曉東醫生正在出診的場景。
一張理療牀,一件白大褂,帶着它們,脊柱平衡整脊療法推廣人介曉東常年往返於家鄉和北京的診療室之間,為眾多脊椎病患者解除病痛。
介曉東是山西省臨猗縣人,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醫生,在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中醫內科專業。1997年,在認真學習中醫和解剖學的基礎上,他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摸索出脊柱平衡整脊療法這一獨特的中醫手法,並在這一領域不斷學習,精進醫術,獲得了多項專利。
11月19日,介曉東醫生正在為患者診療。(受訪者供圖)
中醫稱“脊者,人之支柱也”。傳統醫學一直很重視脊椎在全身的作用,認為它是人體內和各部位緊密相聯的重要人體結構,是人體的中軸、脈絡運行的中心線。長期行醫中,介曉東深切地體會到,正如中醫所説“諸症多源於脊”,脊椎的每一處變形都會壓迫到相應的組織和經絡,對應的地方就會不適,脊椎問題可能引起100多類身體的其他問題。
“醫者,要為病人找到損傷最小的辦法減除病痛。”介曉東説。不同於傳統正骨技術,脊柱平衡整脊療法是在脊椎及其周圍的不同點位,通過點、揉、撥、按等技術,為已經變形和受傷的脊椎重新建立平衡,達到有效緩解、減輕、消除患者各種不適症狀的效果,幫助很多被定義為神經性、頑固性疼痛的病人告別了病痛。這一手法把軟組織和經絡視為同骨骼一樣重要的脊椎組成部分,並考量骨骼、軟組織和經絡的病變。運用這一手法的醫生以手和肘為工具,將觸診和脈診相結合,觀察病人的身體反饋,以及時對診療力道和點位作出調整,最大限度地避免醫療風險。
11月19日,介曉東醫生正在為患者診療。(受訪者供圖)
“亞洲人骨盆窄,平躺後受力面小,回去後不要睡軟牀,平時注意多鍛鍊。”診療室裏,介曉東向病人叮囑道。平衡脊椎需要很大力道,每次治療完,他都是滿頭大汗。因預約病人很多,他經常早上7點就開始工作。
“用不正確的姿勢玩手機和電腦很影響脊椎健康,這兩年,病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介曉東充滿擔憂地説,一直以來,他都在呼籲關注年輕人的脊椎健康。
介曉東向記者談了未來的打算,他將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招募學徒,將多年研究所得和脊柱平衡整脊療法推廣和傳承下去,讓中醫幫助更多人擺脱病痛。(完)